摘要
"迟早"最初是一个反义并列短语,在宋代时共现充当主语和宾语,表示时间的先后。明代时,"迟早"开始出现在句中作状语,这为"迟早"的语法化提供了句法条件。随着"迟早"句法位置的改变,"迟早"的主观性开始增强,"迟"和"早"之间原有的句法关系变得模糊,语义融合,在明代虚化为语气副词,表示"言者主观上确信某件事情一定会发生"。随着使用频率的升高,语气副词"迟早"在清代时发展成熟。隐喻和语境吸收是"迟早"语法化的重要机制。
-
单位温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