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异域形象即空间化的想象。从柏拉图的"洞穴隐喻"到麦克卢汉的"地球村",再到福柯的"异托邦",折射出传播技术对空间和形象进行的重构。为此,异域形象研究要着重探讨:空间如何区分了主体和他者的界限,并由此强化了主体的既有认知,进而将异域形象置于一种客体化的想象境地;传播技术如何在演进的过程中逐步打通了空间的界限,并重构了空间的概念,进而影响到形象的传播;传播技术将地理意义上的空间转变为身份意义上的空间的同时,又以身份及认同的力量重新定义了抽象的文化空间,由此导致异域形象问题的含混状态。
-
单位复旦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