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探讨高铁网络支撑下的我国城镇化空间发展的理想模式与现实认知误区.通过对"上海-长三角"22个地级市的手机信令和话单数据的追踪辨识,考察高铁时代异地就业的"新型流动人群"以及具有"商务流"特征人群的规模和城际分布.在此基础上,针对"极化—扁平化"、"时空模型—效用模型"以及"理想模式—内在机制"三对关系展开辨析,据此探讨"高铁+城市群"协调发展理想模式的实证启示.最后对决定"高铁时代"城市群的极化抑或均衡发展的关键机制做出阐释,希冀澄清高铁与城镇化空间发展的辩证关系,进而有助于促进城镇化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 单位
    上海大学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