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脑损伤对骨折愈合影响动物模型的建立与评估

作者:陈旭红; 白露; 顾航宇; 陈博; 黎庆钿; 安帅; 王志永; 邓玖旭; 寇玉辉; 张培训; 殷晓峰; 韩娜; 姜保国
来源: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

摘要

目的:建立脑损伤对骨折愈合影响的动物模型,并进行稳定性评估。方法:80 只成年雄性 SD 大鼠随机分为骨折合并脑损伤组(A组)和单纯骨折组(B 组),再按 5 个不同时间点(6 h、1 周、2 周、1 个月和 2 个月)进行取材评估,每次取 8 只。损伤后观察各组的组织学、神经行为学和影像学等变化。结果:A 组脑损伤后大鼠 90% 出现偏瘫,死亡率为 10%(4/40)。脑损伤严重程度评分(neurologicalseverity score, NSS)显示造成中度脑损伤,2 周后脑损伤虽有所恢复,但 NSS 评分值趋于稳定。光镜下脑创伤区血脑屏障破坏,神经元广泛变性坏死。伤后 1 周、2 周、1 个月和 2 个月 A 组和 B 组骨痂体积测量结果分别为(60.03±28.05)和(32.80±11.04)、(78.54±15.16)和(51.36±23.02)、(93.01±10.65)和(72.38±20.38)、(115.±40.00)和(60.30±13.34) ,单位为 mm3。A 组和 B 组在 2 周(P=0.036)、1 个月(P=0.006)和 2 个月(P=0.010)时骨痂体积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 1 周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5)。结论:实验制作的动物模型定量准确,确实可信,稳定性及可重复性好,是研究骨折与颅脑损伤相关性的有效平台。

  • 单位
    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