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1]。论辨体式的研究,也遇到因为"名不正"导致的"言不顺""事不成"的问题。长期的"议论文"教学,鲜有成效可言,在一定程度上也与这个不当命名有关,亟须"正名"。在我国千百年的写作史、写作理论史、文体学史上,论辨体式有许多不同的名称,其演变、发展、变化的过程极为复杂。各种命名,都有其目的、原因、道理,值得好好学习、领会、琢磨,但这些分歧多样的名称,也造成了运用实践的混乱、随意,甚至无所适从。

  • 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