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世纪50年代以来,农业生产方式在个体耕作与集体计划之间摇摆,未找到有效的乡村发展模式。对云南省通海县的花卉产业实地调查发现:名义上的"花卉合作社"实际已转变为自发的无共同资产共同管理的"花农协会";同时,花卉公司—花卉小农的合作机制是包容性乡村发展的重要制度。种植规模是家庭承包制下小农种植初始期高"退出率"的重要因素,由此推论通过非农就业提高留守农民的种植耕地规模,可望实现兼顾经济效率和社会公正的包容性乡村发展。

  • 单位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