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弓长岭沉积变质型铁矿床是中国鞍山式铁矿床的典型代表。研究表明,该铁矿床赋存于反S型褶皱中,局部矿体出现褶曲现象。矿体产于主要由磁铁石英岩、斜长角闪岩、黑云母变粒岩和"蚀变岩"组成的含铁岩系中。文章通过研究该地区铁矿石的构造、结构和矿物组合,结合常量、微量及稀土元素研究,揭示了该地区形成铁矿床的物质来源与海底热液活动密切相关,在其形成过程中,很少或者没有含铝碎屑物质的加入,是由海洋化学沉积形成的,形成于还原环境。通过研究与铁矿床空间关系密切的斜长角闪岩、黑云母变粒岩和"蚀变岩"的构造和结构等,并利用常量、微量及稀土元素的测试结果,对斜长角闪岩、黑云母变粒岩和"蚀变岩"进行了原岩恢复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该区斜长角闪岩的原岩应为洋中脊拉斑玄武岩,黑云母变粒岩的原岩应为大陆岛弧的杂砂岩,而"蚀变岩"的形成则与磁铁石英岩有着密切的关系。最后,提出了该地区铁矿床沉积的古地理环境为洋壳边缘、大陆岛弧附近,其形成环境应相当于弧后盆地。
-
单位东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