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较长时期以来,中原人文与中原学术的衰落被认为是伴随着北宋覆灭以后河南政治中心地位的逐步丧失同步发展而来的文化现象。然而,通过梳理相关学术人物、顶尖人才的消长趋势,可以发现这一趋势并非线性递减,例如,中原人文以清代中后期最为低落,而到民国时期则相对有所恢复。中原学术大势的此一升降过程,恰与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相吻合,中原学术也在此进程中实现了从前近代到近代化的学术形态转换。从经世实学、心性之学的传统学术范畴出发,经受近代西方科学教育的影响,以嵇文甫、冯友兰的学术轨迹、学术取向及学术成就为代表,形成了具有中原特色的近代中原学风。在河南近代学术的建构过程中,"极深研几"与"开物成务"两种学术风尚的张...
-
单位江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