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旅英华人女作家虹影是一位离散作家,离散的文化意义与虹影及其作品间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关系。在她自传体的作品《饥饿的女儿》与《好儿女花》中,我们不仅能够深刻感受到女主人公六六在生命的第一个阶段从无父到寻父进而拒父的的身份的失落,更能从其第二个人生阶段的丧母和送葬的经历中,体会出虹影在多年离散之后理解母亲、从罪人到罪己的救赎心态。父亲是虹影苦难的根源,母亲是集苦难于一身的河流,虹影在间隔十年的两部主要作品中,是否能够穿过命运的河流,渡向光明的彼岸,找寻到人生的意义和幸福所在?本文从她的作品中求解这一答案。
-
单位福建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