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唐代西域、中亚地区所称"吐火罗"与今天新疆地区所谓的吐火罗遗存并不一致。学界热议的中亚、西域"吐火罗语"、"吐火罗文"、"吐火罗人"是混同了佛经翻译语言与世俗通行语言的关系,这两者,其实不是一个概念,是不能彼此等同的。而从吐火罗语文,又推演出吐火罗民族,更不是同一个概念。从吐鲁番阿斯塔那晋唐墓群29号墓中出土的4件文书材料上可以看出:吐火罗人拂延等,既不通语言,也不熟悉唐时西州的交通管理制度,需通过翻译翟那你潘才能交流情况,求得当地保人才能颁给过所。说明在7世纪中叶的唐代西州高昌县,吐火罗语并不是主要通行语言。当时的吐火罗,应为古史中的希腊大夏王国,今阿富汗境内。塔里木沙漠南缘的安迪尔古城,当年之所以被称为"睹货逻故国"。是因为这里有贵霜文化遗存,而贵霜与月氏、吐火罗存在着历史关联。在唐代新疆世俗社会中,并不存在吐火罗语、文、吐火罗人,因唐代往往将吐火罗与月氏联在一起,最终导致出现这一考古文化现象。

  • 单位
    复旦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