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炎症性肠病(IBD)在我国发病率逐步升高,其相关病理学研究和再生修复成为研究的热点.炎症性肠病存在易感基因NOD2,发病与感染、饮食、药物、肠道菌群变化及免疫因素有关.肠道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与增殖能力.肠黏膜被破坏时,陷窝残存的干细胞向外生长并移行,重建绒毛直至肠黏膜恢复正常.肠道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与多种细胞因子作用有关.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IBD是最近出现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法,自体与异体移植均有较好临床疗效,基础研究已经证实移植的造血干细胞可以定居于肠道上皮,但移植修复损伤肠道黏膜的详细机制则有待于深入研究.
-
单位广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