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晚清时期教育近代化变革的主要目的在于富国、强国,从而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但由于教育近代化的被动性,变革是非系统且自下而上的。教育变革的演进,既有传统文化的自觉,也有对西方文化冲击的回应。由于无法真正地充实传统文化的内核,"中学为体"聚焦在维护皇权统治上,而非造就新人;"西学"在教育上的内涵外延日益丰富,经历了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的演变。"中体西用"的宗旨面临着"体用不二"的挑战,近代化带来的文化认同危机也产生了伦理危机,对传统的人身依附关系提出挑战。道德体系及道德教育模式解构与建构的乏力,从社会伦理关系上加剧了传统文化的断裂。
-
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三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