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卫治功:明朝对湖广土司的军事管治

作者:孙炜; 段超
来源: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47(04): 109-119.
DOI:10.15970/j.cnki.1005-8575.2020.04.012

摘要

卫所制度是明朝最重要的军事制度,利用卫所加强对土司的军事震慑是明朝管治湖广土司的重要举措之一。自元末至洪武时期,朱元璋在毗邻湖广土司区设置了常德、辰州、沅州、羊山、崇山、大庸、施州、九溪、永定、清浪、镇远等卫,以及黔江、大田、大庸、澧州、安福、添平、麻寮、镇溪等守御千户所。据统计,这些卫所定额官兵总数为五万八千二百五十三名,分布在卫所城内及其下设关、隘、堡各处。卫所城是管治土司的重要军事据点,与各土司治所的距离皆在五百里之内,有些甚至在土司腹心区;关、隘或堡则设在土司出入要道上,是震慑土司的前沿阵地。这些机构相互配合,形成了包围、渗透湖广土司的网络格局。湖广土司毗邻卫所的职责主要有三:其一是镇守经制府县地区,防止土司或寇盗侵扰滋乱;其二是招徕"蛮民",引导土司区民众投诚、朝贡;其三是震慑土司,防止或镇压土司反抗。各卫所能够独立履职,但也经常联合行动。明朝中后期总兵官地位下降,荆瞿守备、九永守备、镇筸参将等职官地位上升,统领各卫所防治土司。本文从国家管治土司的视角,研究湖广土司毗邻卫所群体,理清了其设置历程、分布格局及职责履行情况,这对于阐释明朝如何利用卫所有效管治湖广土司具有重要价值,也有利于理解明朝"以卫治功"的管治思想。

  • 单位
    信阳师范学院; 中南民族大学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