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是基于动态系统理论对二语交际意愿的实证研究,旨在探索二语交际意愿的动态特征以及影响二语交际意愿动态变化的因素。本研究主要采用MacIntyre and Legatto(2011)提出的个体动态法,通过摄录研究对象执行交际任务并邀请他们使用专门开发的软件(The Anion Variable Tester Software)进行刺激回想和自我评估,并对其二语交际意愿的波动情况进行解释。本研究主要解决如下三个研究问题:1.随着不同交际任务的展开,受测者的二语交际意愿是否存变化性?2.影响受测者二语交际意愿动态变化的因素有哪些?3.当受测者与不同英语水平的交际对象交际时,其动态变化是否会有不同?
本研究以汕头大学8名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为了研究不同英语水平的交际对象对交际者二语交际意愿动态变化的影响,其中4名学生的英语水平为Level1,另外4名学生的英语水平为Level4,另外,4名母语为英语的外国学生也被邀请参与研究,在本研究中代表最高英语水平的交际对象,但其数据在本研究中不进行分析。本研究通过对执行交际任务的观察和录像,刺激回想,自我评估和半结构化访谈搜集多方面的数据。对二语交际意愿的个体动态评估数据和访谈数据分别做定量和定性分析。
主要的研究结果有:1.随着交际任务的展开,学习者的二语交际意愿存在变化性,其动态变化性主要呈现三种模式:正峰模式,平坦模式和过山车模式;体现了动态系统人的四个主要特征。2.影响学习者二语交际意愿动态变化的因素主要有认知因素,情感因素,语言因素和人际因素。3.当学习者与相同水平交际对象交际时,高水平学生要比低水平学生的动态交际意愿,动态变化幅度和波动更大;当低水平学习者与不同水平交际对象交际时,不同水平交际对象对学习者的二语交际意愿动态变化影响不明显;当高水平学习者与三种不同水平交际对象交际时,其中当交际对象是中国学生时,与更低水平中国学生交际的意愿高于与同水平中国学生交际的意愿,波动也更小;与同水平中国学生交际的意愿高于与外国学生的交际意愿。
本文基于动态系统理论研究二语交际意愿的即时性变化,丰富了对二语交际交际意愿研究与探讨。引起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二语交际意愿动态特征的重视,对语言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本研究尝试采用新的研究方法──个体动态法研究学习者二语交际意愿的即时性变化,为中国的二语交际意愿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