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明清时期福建虎患严重,所涉范围之广、危害程度之深,均远超前代。虎患严峻,其根源并不仅仅是人口膨胀所造成的山区开垦,更与区域经济国际化有关,尤其是近代开埠之后,茶叶、林业贸易的兴盛,导致生态急剧恶化,虎患骤增。从时空分布来看,明初虎患尚少,弘治之后,由于气候变化、自然灾害连连,虎患开始增多,而明末清初的社会动乱、不恰当的行政举措,更使猛虎肆意荼毒,因此应从多元角度看待虎患,不能简而概之。在猛虎威胁下、民众或笃信伏虎神、或练拳防身、或专职猎杀,塑造了独特的地域文化。
-
单位复旦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