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应用遥感-过程耦合模型(GLOPEM-CEVSA),模拟了2000—2006年江西省陆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分析了其空间格局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本模型模拟数据与样点实测数据间呈显著的线性相关,复相关系数为0.85(P<0.001)。在全省主要植被类型中,常绿针叶林的NPP最高(1091.38gC·m-2·a-1),其次是常绿阔叶林(846.09gC·m-2·a-1)、灌丛(596.62gC·m-2·a-1)和草地(325.50gC·m-2·a-1)。不同气候梯度上的NPP分布状况分析表明,在降水低于1900mm的地区,随降水量增加NPP略有增加但幅度较小且波动较为剧烈;在降水量为1900~1950mm的地区,降水越多NPP也越高,且增加显著;但在降水高于1950mm地区,NPP则随着降水的增加而降低。在气温低于17℃的区域,温度越高NPP也较高,而在温度高于17℃的区域,NPP则随温度增加而降低。进一步分析低(<17.25℃)、均(17.25~18.55℃)、高(>18.55℃)3个气温区内空间上NPP与降水的关系发现,低温区和均温区主要植被以常绿针叶林为主,NPP较高,而高温区则以农田和灌丛为主,NPP较低且波动较大。

  • 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江西师范大学; 山东师范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