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世纪上半期,俄国哲学思想随着民族意识的高涨而勃发,俄国思想镜像中的中国形象普遍是落后而又停滞的。霍米亚科夫首次深入到中国文化精神内部,在《塞米拉米达》中指出,中国属于综合性文化,它把人类世界的库希特原则和伊朗原则的成分融合于自身,具有某种通用性,这是中国稳定性和有能力对抗外部作用的原因。索洛维约夫在《中国与欧洲》中分析了《孟子》、《道德经》等中国经典,认为儒家尊古,道家无为,二者都拒绝创造,两种力量交互形成了中国保守主义的本质。另一方面,以父权制为根基的等级制度通过礼仪不断得到巩固和加强,这是国家稳定的根基。这种以父权制为基础的保守主义,是一种与欧洲的"进步"相对立的"秩序"。

  • 单位
    北京大学; 河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