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草堂与文人园相伴而生,以其为切入点,更便于深刻理解文人园。本文在历史文献及诗文、绘画资料研究的基础上,选取佛寺、隐居之所、园林等不同时期的草堂节点,将草堂的历史分为萌芽、发展、成熟三个阶段。从诗文描述看,草堂总是与自然片段相伴,中唐以来,二者呈现为一种紧密的围合关系。与隐士文化的结合使草堂具有了象征意义,当隐士进城,草堂及其环境也被整体迁移,于是有了以堂为中心的文人园。草屋+堂室、非正式+正式、临时+恒久,与文人的身份地位及心理追求相适应,草堂具有的多功能性也与文人园相契合,草堂与文人园因此存在同构关系。
-
单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