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评估户外饲养的母猪福利时,除了好的饲养管理水平和好的圈舍条件外,还需要母猪有很好的母性能力、抗应激能力和符合市场需求的繁殖性能。本试验对杂交的大民母猪(大白猪×民猪,n=21)和长民母猪(长白猪×民猪,n=21)分娩后72 h、产后第2、3、4周每周任意两天的上午07:00-09:00和下午13:00-15:00的姿势(侧卧、俯卧、站立和犬坐)和哺乳行为(哺乳频率和哺乳时长)进行录像观察;对产前7天、分娩时和产后第7天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血红结合蛋白(HP)、IFN-γ、IL10和五羟色胺等生理指标进行监测。结果显示:两种母猪在姿势和哺乳行为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都表现出有利于仔猪存活的姿势时间分配及哺乳行为;两种母猪血清中五羟色胺浓度在分娩前7 d、分娩时和分娩后7 d无显著性差异(P>0.05);IFN-γ、IL10、C-反应蛋白(CRP)和血红结合蛋白(HP)浓度在分娩时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行为结果表明两种不同母猪都遗传了东北民猪很好的母性特征;生理指标表明两种不同母猪在分娩过程中处于应激状态,但没有出现明显的疾病和损伤状况。结合以上试验结果表明这两种不同初产母猪对中国东北部夏季的户外环境(热应激、降雨等)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同时,也表明了与地方品种杂交出的母猪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提高户外母猪的福利水平。

  • 单位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东北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