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100kVp冠状动脉成像的可行性。方法:将临床拟诊为冠心病、体重<80kg的101例病例分别纳入100kVp组(n=65)和120kVp组(n=36),均在64排螺旋CT上进行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100kVp组管电压为100kVp,心电图自动管电流调制(峰值400mA);120kVp组管电压为120kVp,心电图自动管电流调制(峰值500mA),对比剂流率及用量均采用个性化给药方案。两组均使用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技术(30%ASIR)。记录有效辐射剂量(ED)值及体型特异性剂量评估(SSDE)值。评估主动脉根部及冠状动脉主要分支(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降支、右冠支及后降支)的强化效果和图像质量(噪声、CNR及SNR),同时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结果:100kVp组目标血管CT值均明显高于120kV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100kVp组(5.65mSv)有效辐射剂量明显低于120kVp组(12.66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kVp组较120kVp组辐射剂量降低约55.34%;100kVp组(29.68mGy)的SSDE值较120kVp组(70.34mGy)降低5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0kVp组的图像噪声高于100kVp组(P<0.05),SNR及CNR低于120kVp组(P<0.05),两组之间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体重<80kg的患者,采用100kVp的低剂量扫描模式行冠状动脉成像,可以在大幅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获得满足临床诊断需要的图像。

  • 单位
    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