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通过对汕头市地氟病区改水后儿童尿氟含量(UF)及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活性的测定,探索尿氟的接触限值及其与AKP活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氟离子电极法测定汕头市4个病区村,1个对照村饮水氟含量及8~12岁小学生尿氟含量并测定血清中AKP活性,用基准剂量法(BMD法)计算氟接触基准剂量。[结果]汕头市地氟病区4病区村及1个对照村饮用水水氟测定结果均低于0.2mg/L,除改水14年村外,不同改水年限的各村儿童尿氟含量与对照村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411,td分别为16.814、17.403、19.550,P均﹤0.05),改水15、17年村AKP活性与对照村相比显著降低(F=9.885,td分别为1.348、1.514,P均﹤0.05)。在尿氟﹤2.0mg/L水平,AKP活性异常率随着尿氟含量升高而上升,呈显著剂量—反应关系。基准剂量(BMD)法计算得尿氟基准剂量值及基准剂量下限(BMDL)值分别为2.77mg/L,1.19mg/L。[结论]AKP活性随改水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氟病区8~12岁儿童尿氟致AKP改变的生物接触限值为﹤1.0mg/L。
-
单位中山大学; 广东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