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如何打造一个现代民族国家,是摆在近代中国先觉者面前的主要任务。"新国"的前提是"新人",现代国家需要现代公民来构成。从梁启超的"新民说",到五四时期的个人觉悟浪潮,再到大革命时代民族主义的狂飙突进,打造新国家、新国民的进程波澜起伏。从清末到民初,各方舆论围绕着"学生"与"社会"应具的对应关系进行了兼顾理想与现实的角色规划和身份建构,其中也包括学生自身对此的看法及其实践,这为我们呈现了那个变化多端的时代与世风之下,世人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想象及其嬗变轨迹。

  • 单位
    电子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