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只有在对中华民国史与民国文化文学研究以及中国早期电影研究与中国电影通史观念等进行不断讨论与反复观照的过程中,才能为民国电影的概念认定与历史建构获取相应的合法性并发挥预期的有效性。同样,只有充分尊重民国历史与民国电影的丰富性、复杂性和延展性,通过对历史现场的回归与电影生态的还原,才能发见民国电影自身的多重张力,寻求理论与历史话语的创新。一条可能的路径的是:将此前的党派之争与革命史观转向更加宽容的国族体验与民国想象,在汗牛充栋的史实与事实中重建基本的价值判断,并在此基础上建构一种新的民国电影史。
-
单位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