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了系统掌握伪结核棒状杆菌人工感染实验动物后的发病情况、临床特征及主要病理学变化,为实验室诊断提供科学的基础数据,利用伪结核棒状杆菌标准强毒株ATCC19410按不同剂量感染3只家兔,观察其临床及病理学变化,从病料中分离病原菌,对其形态及培养特性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家兔接种15d后,接种部位皮肤开始肿胀,随着时间的延长,肿块表面皮肤开始破溃,有白色而黏稠的脓汁排出,排脓后破溃创口逐渐结痂愈合,无其他明显临床症状;剖检可见肝、胃部大网膜有白色散在的化脓灶,两侧腋浅前淋巴结肿大,切开后有干酪样脓汁;病理组织学观察可见,皮肤感染局部病灶由典型的中央坏死区和周围纤维素性肉芽肿组成,其他各主要脏器组织均有充血、出血等现象;从病料中成功分离到了病原菌,镜下形态及培养特性均与感染所用标准毒株一致。结果表明,家兔人工感染伪结核棒状杆菌后主要形成局灶性脓肿,并有特征性的具有诊断意义的组织学病理变化。

  • 单位
    黑龙江省疾病控制中心; 东北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