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药鉴定是中医药研究的重大课题,其宗旨是为了解决中药材“真伪优劣”的问题,而传统的中药鉴定方法如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等由于存在主观性强、稳定性和重复性差等方面的缺陷。DNA条形码作为可用于中药分子鉴定的新技术,可以迅速、准确鉴定物种,待测样品只需经过DNA提取、PCR扩增、电泳检测、基因测序和数据库比对,便可确定物种,能方便地将混品、伪品和正品进行区分,因而DNA条形码技术得到中药鉴定工作者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而目前关于DNA条形码应用于中药鉴定的研究存在两方面的局限性:1)均未阐明作为研究对象的药材基原与混伪品或非药用的近缘种的物种间是否进化完全,即互为单系,这是药材分子鉴定的前提,在此基础上进行药用植物和药材的分子鉴别才有客观全面的分子尺度。2)多采用原植物新鲜叶片为研究对象,而不是实际应用中的饮片和药材,DNA条形码技术能否克服药材材料的特殊性和DNA经炮制加工后降解和断裂等问题,还值得尝试和验证。 本研究选取药用资源极其丰富的当归属(Angelica L.)植物及药典记载药材白芷、当归和独活为研究对象,基于分子系统学理论,利用DNA条形码技术,选取叶绿体trnH-psbA、 matK、 rbcL片段和核基因ITS,进行DNA提取、PCR扩增和测序,基于K2P模型采用邻接法(NJ)建立系统进化树,以期达到以下研究目的:①筛选出当归属植物DNA条形码研究最合适的片段:②评价DNA条形码对当归属(药用)植物鉴别能力;③探讨DNA条形码对药材市场上当归和独活饮片混用及掺伪问题的解决能力;④研究白芷药材加工炮制过程对成功进行分子鉴别的影响;⑤阐明DNA条形码对白芷4个商品品种(川、杭、祁、禹)进行产地鉴别的可能性;⑥初步探讨中药白芷的栽培起源问题。 得到结果如下: 1.筛选出ITS为当归属植物DNA条形码研究最合适的片段。 共得到当归属25种(含4个亚种)原植物的384条序列,其中ITS96条,trnH-psbA96条,matK96条,rbcL96条。所选4个片段的DNA提取、PCR扩增和测序的成功率均为100%,可见在通用性上无差别,但在物种鉴定上,ITS明显优于其余三个片段。四个片段的种间遗传距离均大于种内遗传距离,且从大到小依次为ITS>trnH-psbA>matK>rbcL。其中,ITS序列种间遗传距离为种内遗传距离的50倍之多,种间/种内遗传距离界限明显,可以很好地用...
-
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