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先秦诸子音乐美学思想中存在着鲜明的"非感官化"倾向,即批判或限制音乐的感官享受的特性。这种倾向之所以产生,是受到了当时作为客观社会文化语境的声音政治的影响。在声音政治理念的引导之下,"非感官化"从道德、人性、节用三个维度确立起了自身的内涵,同时也展现了先秦声音政治的多元化路径。先秦时代的音乐"非感官化"及声音政治对传统的音乐文化格局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对抑制当下过度发展的以快感为中心的大众音乐文化潮流却有积极作用;不仅如此,先秦声音政治的构建路径对于新时代条件下的声音政治拓展也有着极大的启发性意义。
-
单位山东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