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祝福》是鲁迅小说中最可见其宗教伦理意识的作品之一。小说中的回乡叙事,不仅触及了近代中国心理/现实层面的家园失落,而且触及了它的宗法伦理基础。而随着这个基础的动摇,在知识分子与普通民众中就不可避免地产生出一种以彼岸的虚悬为核心的虚无主义,以及种种与之相联系着的现实选择中的进退失据。《祝福》中的"我"作为一个启蒙知识分子,既不能于家乡找到一种"在家"的感觉,又不能正面回应祥林嫂有关彼岸世界的质疑,而只能于言语的敷衍中"逃"开这一切,正是对这一切的一种形象的表现。而这也为从更形而上的角度认识鲁迅小说的思想意义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
单位海南师范大学